谁来为健身房“强身健体”?

2017-07-03 admin

  九泰健身俱乐部管理系统,隶属于苏州简拔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软件技术人员、健身管理资深人员共同研发而成 ,是国内一流的智能化健身俱乐部管理系统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健身俱乐部管理系统提供完整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方案。

       核心提示

  随着“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选择去健身俱乐部管理系统消费。目前,各类健身房超过200家,相关健身人口已超过8万。健身房遍地开花的同时,消费纠纷却不断,健身教练缺乏、从业人员流动大等问题也纷纷出现。业内人士表示,高速发展的健身行业亟待规范监管,才能走得长远。

  淡季不淡,中小健身房“遍地开花”

  几乎每天中午,家住北京市三环的孙鹏飞都会准时到达单位附近健身房,开始形体训练,这种习惯已保持了5年。“这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退休职工孙建华每天都要去健身房练瑜伽,风雨无阻。“为退休后找个事干,还能锻炼身体,还认识了几个老姐妹。”

  12月25日至28日,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大型健身机构,发现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多家健身机构内十几台跑步机全部在“工作”,瑜伽、健美操等项目也十分走俏,每个健身班都排得满满当当。“冬季本是健身房的淡季,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选择冬季在室内健身。”在位于某购物中心顶层的一家健身机构工作人员孙娜告诉记者,最近一个月,该店已新增几十名会员。“‘淡季不淡’是本地健身行业的一大特点。”

  与此同时,中小健身房、健身工作室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您好,××健身,请您了解一下。”行走在闹市大街,不断可收到关于健身房的推销广告。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市地段较好的商业区域和住宅区,几乎都有健身房林立。以繁华商圈为例,方圆数百米,就有近20家大中小健身房。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健身爱好者数量呈几何级的增长。健身正在成为市场潜力巨大的产业。

  价格大战,教练水平参差不齐

  健身市场的火爆,也引发了行业的价格战和部分无序竞争。当前,出售会员卡仍是各大健身房主要的收入来源,通过预收费的形式回笼资金,也绑定一部分顾客。

  入冬以后,多家健身场馆纷纷推出打折优惠活动,一家小型健身馆甚至推出了800元的年卡。“这样的价格估计连房租和设备维护费用都负担不起,更别说提供优质的健身服务了。”有业内人士表示。

  “健身行业现在已经处在薄利阶段,除去高额的场租、设备、教练工资等开销,健身会所的盈利空间并不大,一边新健身场馆不断增加,一边部分健身场馆却不断停业关门。”眼下业内互抢客源、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的事例屡见不鲜,小型健身机构卷款消失,频遭消费投诉,某健身会所负责人透露。

  在大小健身房里,随处可见健身教练指导会员们进行各种器械训练的身影。在他们运动衣的背后,往往都印着醒目的“私人教练”字样。但由于管理不规范,入行门槛低,私教的专业性也参差不齐。“目前,健身教练的来源主要是体育院校毕业生、退役运动员、业余爱好者等。其中体育院校毕业生所占比重最大,超过50%。至于业余爱好者转行当教练,水平就参差不齐了。大量新人的涌入对业内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我们的俱乐部,每年都有数十名新私教在公司参加入职培训,培训时间只有7天,培训结束后的考试内容经年不变,培训通过率几乎为100%。”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连锁健身机构入职培训师告诉记者,只有极少数的高端连锁健身品牌,才有完整的针对私教的入职培训体系。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经营或执业者仍以社体中心中国健美协会委培颁发的“健身指导员等级证书”或“AASFP体适能教练”“CFEA国际私人教练”“国际IPDA私人教练”等为主要认证。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证书只能证明持证者在某时期参加了某些项目的培训,并达到了培训机构的考核要求和标准,但不能代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取得国家资格认证的健身教练不足30%。”

  多头管理,行业监管亟待规范

  12月28日,一家小型健身房内,几名健身爱好者正在进行器械锻炼。而这家小健身房的全部场地,就是写字楼内的一间大屋。周围商户告诉记者,这家健身房每天只有一两个时段上课,其他时候均大门紧闭。一位从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健身房,几乎都未在相关部门备案。

  “一家健身房想开张,首先要取得消防、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许可证,并准备好专业技术人员资质、场所产权证明,如果是租赁场地,还要提供租赁合同,再到当地体育部门去申请《体育经营许可证》,才能正式挂牌经营。”某健身房负责人何珊透露,对于那些小型的健身房来说,完全按照这些程序走下来的话,几乎就不怎么挣钱了。

  “监管部门处于有心无力、无法掌握全面情况的境地。”旅游体育局工作人员说,通常来说,只有中等规模以上的健身房才会进行备案登记,而未经登记、私自经营的小型健身房和瑜伽馆不计其数。“如果接到举报,我们一定会去检查,但小型健身房分布松散、经营隐蔽,给执法也带来了难度。”

  而一些取得了合法资质的健身房,从器材质量、运动安全等专业角度看,仍存在监管空白。目前,健身俱乐部主要还是按照商业企业管理,涉及工商、文体、税务、卫生、消防等诸多部门,但各部门在监管过程中主要以纵向监管为主。就职能职责而言,工商部门依据职能只对健身行业的主体资格、经营范围进行监督,对健身场所的消防设施、卫生环境等不具备监管权力;体育部门可以对健身机构进行行业指导、监督,却没有具体执法权。当工商部门依法对存在问题的健身机构采取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措施后,违法经营者仍可依据新办理的前置许可证件,重新申请办理营业执照。